攜手同行 維護國際物流暢通
2020年7月11日是第16屆中國航海日,本屆航海日活動以“攜手同行 維護國際物流暢通”為主題,以“熱愛祖國、睦鄰友好、科學航海、興海強國”為宗旨,以“防控疫情、線上為主、突出主題、務求實效”為今年的活動原則,弘揚絲路精神,傳承航海文化,通過航海日活動促進國際物流供應鏈穩定暢通,更好服務“一帶一路”、海洋強國和交通強國建設。
節日當天,中國籍民用船舶、中國航運企業擁有或經營的非中國籍船舶都會掛滿旗,我國航運、港口、船舶代理、海事、救助、水運工程等相關涉海機構也參照船舶掛滿旗的方式懸掛旗幟。除在限製鳴笛特殊水域或在港作業的船舶外,中國籍民用船舶、中國航運企業擁有或經營的非中國籍船舶還會統一鳴笛1分鍾。
7月11日航海日當天,廣西海事局特別策劃“攜手同行 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線上主題活動,廣西海事局航海文化講解員們分別在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桂林興安靈渠、北部灣海洋文化博物館等廣西海事局航海文化教育基地帶領廣大網友線上開啟“廣西航海文化之旅”,敬請期待。
2019年“中國航海日”活動剪影
“航海日”的由來
2005年7月11日,是中國偉大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的600周年紀念日。為弘揚鄭和精神、傳承航海文化、提升全民航海與海洋意識、促進睦鄰友好,國務院2005年4月25日決定將每年的7月11日確定為中國“航海日”。
鄭和下西洋(來源於網絡)
中國是世界航海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早87年,比達伽瑪繞過好望角早98年,比麥哲倫到達菲律賓早116年。鄭和是世界航海先驅,鄭和航海所蘊涵的民族精神早已超越國界,成為世界文化財富。
中國有300多萬平方公裏的海域麵積,在中國的國際貿易中,90%的貨物通過海運完成,是名副其實世界航海大國。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紀念鄭和下西洋580周年時,交通部、外交部、文化部、農牧漁業部、國家海洋局、中國科協、海軍司令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海員工會、中國航海學會等十個單位,聯名向國務院和全國人大提出將鄭和首次下西洋的日子7月11日定為“航海日”的建議,得到國家有關方麵的關注。
2005年,迎來了中國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日。這一年,眾多企業共百名船長聯合簽名建議,將7月11日設立為“航海日”。2005年4月5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將每年的7月11日確立為中國“航海日”,至此,中國航海日正式確立。
近年中國航海日主題盤點
2015年:
新絲路引領新常態 航海夢共築中國夢
2016年:
建安全高效綠色航運 助海上絲路創新發展
2017年:
船 港 人——互聯互通
2018年:
航海新時代 絲路再出發
2019年:
推動航運業高質量發展
2020年:
攜手同行 維護國際物流暢通